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深度报道  > 正文

返乡创业正当时 圆梦乡村助振兴

作者: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4-01-24 14:27

工厂建在家门口,留住外出务工人。村民在王浩屯镇精诚机械生产车间工作
菏泽市创业贷款助推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在牡丹区举办(资料图)

“我以前做过仓管员、技术员、业务经理,几年前回到家乡,在政府扶持下创办了菏泽高烽电机有限公司,目前公司已成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、带动200余人就业的地方骨干企业。”日前,牡丹区安兴镇返乡创业村民刘卫孟说,安兴镇良好的创业环境,使公司得以快速成长。

近年来,高烽电机公司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合作,致力于科技研发、新产品开发、人才培养等领域,研发生产的高烽永磁电机比传统电机节能30%以上。去年以来,该公司已接到美国、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贸订单。

为吸引越来越多的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、回乡兴业,安兴镇规划建设了返乡创业园,启动创业项目孵化工程,在厂房水电、创业培训指导等多个方面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。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机制,完善企业“包保”机制,做到无事不扰、有求必应,为企业提供点对点、门对门的全方位服务,让创业者发展事业更舒心、顺心、省心。

牡丹区把发展“归雁经济”作为促进产业集聚、助力乡村振兴、发展民营经济、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,积极引导大学生到乡、农民工返乡、能人回乡、企业家入乡,推动人才、信息、项目、资金、技术等协同联动回流。

昔日雁南飞,今朝凤还巢。在牡丹区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下,一批像刘卫孟一样在外打拼的群众纷纷返乡创业。“目前,村里在郭勤前的工厂里上班的有10多人,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。”日前,牡丹区王浩屯镇武城集村民刘福说。据悉,村民郭勤前以前在外地打工,在家乡创业环境的感召下,带着技术和资金返乡创业,成立了牡丹区精诚机械有限公司,目前已将35名当地村民培养成专业技术工人。

为搭建返乡创业平台,王浩屯镇通过“腾笼换鸟”和资源整合,打造了以食品加工、工业制造为主导产业的返乡创业园区。返乡人员创建的精诚机械、达骋实业、冠宇食品等企业产销两旺,已安置和带动当地15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。

“我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毕业后,选择了返乡创业,从事牡丹种苗的生产销售和产品研发。”在黄堽镇温德霍斯特(菏泽)园艺有限公司,总经理李晓奇表示,为了高质量完成国外的牡丹种苗订单,他把当地牡丹“翻”了个遍,让出口牡丹种苗在规范嫁接的同时,能够实现标准化量产,解决了出口种苗品种乱、质量差的问题。同时,他联合其他企业负责人成立菏泽牡丹商会,组织出口企业与检疫部门和国外进口商进行沟通协调。经过努力,近几年牡丹种苗出口量一直保持在300万株左右,占中国出口牡丹种苗的85%以上。

为吸引当地群众返乡创业,近年来,牡丹区大力实施“归雁兴区”战略,通过出台各类人才引进措施、提升福利待遇、提供就业平台和政策支持等多项举措,不断提升了“本土吸引力”。在济南、西安、兰州等地设立了32家返乡创业服务站,在青岛、兰州、长沙等城市创建了7家“牡丹之乡·红色驿站”,对返乡创业就业人员在政策指导、创业贷款、厂房使用、技术培训等方面全力支持。

牡丹区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,在全市首设创业担保贷款“绿色通道”,与经办银行联合办公,推行“三日快贷”工作法,创业者直接在经营地农商银行申请创业贷款,实行一次审核、一次审批、一次办结。去年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.38亿元,扶持创业1400多人,带动就业3800多人;为283家中小微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11万元,为30家企业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7799万元,助力企业健康发展。

据悉,近三年来,牡丹区返乡创业和就业的人数逾3.5万余人,创办经济实体3万多家,引进过亿元项目40多个,吸纳11万余人上岗就业,“归雁经济”已成为牡丹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。

通讯员 郜玉华 孔得旺 岳永芳 杨云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